提出正确的问题是得到正确的答案的第一步。思考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感到千头万绪无法下手,走出这种混乱的第一步就是清楚地定义问题。如何界定问题?连续分析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连续分析中包含三个要素:现状,目标以及路径。所谓现状就是当前的状况,其中包含问题的约束条件。目标是我们期望获得的结果,而路径就是从现状到达期望结果过程和方法。这个框架十分简单,甚至不言自明,但我认为它至少有两个有点:结果优先的思考模式和检查问题完备性的能力。

思考期望的结果在个人决策中尤为重要。许多个人决策之所以困难,正是因为我们的目标不够清晰。比如我们发现很难定义什么是好的工作:优异的收入状况但需要以超长时间的工作作为代价的工作算不算好工作?工作和生活良好地平衡但是缺少发展机会算不算是好工作?

思考期望结果的难点在于,第一是目标可以优化的因素太多,第二是对于各个因素的权重的缺少判断。比如我们购买自主房产的时候,既想要优化通勤距离、户型、居住质量,又想要优化学区和未来的升值空间。但现实是,我们很难在不超过预算的情况下达成所有这些优化目标,给想要优化的目标排序是找出期望结果的第一步。

连续分析的第二个好处在于帮助我们分清问题的类别,检查问题的完备性。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都是路径问题:如何获得想要的结果。还有些问题在多条路径中选择最优路径的问题。而最棘手的问题则经常是期望和路径组合的双重问题。比如如何获得好的工作,幸福的生活,优良的资产配置,美好的伴侣等等问题。

期望和路径的双重问题的特点在于目标不够清晰,实现路径也满是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将目标和路径分开思考会大大降低难度。比如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如何定义我们的目标:什么是优良的资产配置。我们会发现这其中包含许多因素:良好的收益预期,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适当的流动性等等。而不是直接陷入“用多少比例的资金购买股票才是好的资产配置”这样混乱的问题。

使用这个框架我们很容易区分好问题和不好的问题。“如何进行投资”是一个不好的问题,因为它只给了模糊的方向,缺少对现有条件和目标的描述。“我目前有两万美元剩余的资金,我想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得8%左右的年回报率,请问我应该如何投资这笔钱”则是一个完整而清晰的问题。

进一步的,我们还很容易检查出问题的完备性。“我期望在退休的时候在我的账户上拥有五十万美元的净资产,请问我应该怎样从现在开始配置资产”。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缺少了现状即约束条件,所以我们下一步便需要跟我们的客户一起来讨论一下他现有的收入和资产情况。

检查问题的完备性有时候帮助我们迅速锁定方向。比如我希望提升团队oncall 轮岗的效率,但当我发现自己对于现状并不清楚。因此我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收集目前oncall过程中团队在不同任务上所花的时间,分析不同任务的特点,再观察各类任务可能的效率问题。清晰地分析现状之后,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也一目了然。

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直接使用连续分析的方法定义,但有时候这个过程的收益并不直观。比如面前有一个改变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但是我并不清楚应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通常来说,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方法:这个机会变化各个方面的变化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但这样的思考很容易是自己局限于当前的选项。

在连续分析的框架之内,新的职业机会变成了路径,而目标是我们想要到达的职业状态,这个问题就变成了目标和路劲双重问题:我们急需要思考自己想要的职业状态,还需要思考当前基于能否带来这样的职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