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主要取材于联邦准备系统理事会的文章Preventing Defiation; Lessons from Japan's experience in the 1990s。这篇文章主要探讨日本从1990年代以来的经济滑坡,文章分四个部分探讨了日本经济紧缩性滑坡:

  • 日本经济滑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 日本经济紧缩是否能被预测到。
  • 日本经济紧缩期间的货币政策。
  • 日本经济紧缩期间的财政政策。

本系列将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同时回顾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经济学解释现实的能力的理解。本篇是系列的第一篇,主要回顾日本经济滑坡的历史进程。一般认为,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滑坡是1980年代经济泡沫的后果。

阶段一:1986年 ~ 1989年

资产价格和土地价格均达到历史峰值,同时由于利率极低,投资融资非常容易。其起始点是1985年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的广场协议

阶段二:1989年初

资产和房地产价格持续升高,通货膨胀开始出现,日本银行为了抑制通胀,提高了银行利率。

问题:货币是如何进入市场流通的?

货币是在不断循环流动的。比如我们工作,创造产品,产品收入来自消费者,消费者用于消费的钱来自企业付出的工资:货币从企业流转到家庭,再从家庭流转回到企业。于此同时,人们在不停创造新的价值,经济体中的资产总是一定在不断增加。体现在货币上,就是经济体中的货币存量会越来越多。那么货币的增量是如何实现的呢?

资金主要入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购买外汇:国内的产品销往国外,国外的资金通过转换之后进入国内,然后国内的总货币和资产数量增加,同时中央银行获得外汇。与此同时,社会总资产增加。
  • 回购政府债券:政府以信用为背书发行债券,央行通过回购将人们手中的政府债券转换成货币,从而增加了经济当中的货币存量,但是注意,在政府发行债券的时候,银行已经将人们的手中的货币收获,所以当央行回购债券的时候,人们多获得的只是利息部分,也就是说,货币存量增加的是总回购值,但是货币增量只有利息。
  • 购买黄金等资产:并不增加总的社会资产,但是货币存量增加。
  • 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央行以一定的利息(贴现率)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商业银行再将这些钱以更高的利息贷款给企业或个人,于是这部分贷款就会进入到市场。

同时我们需要知道,由于货币乘数效应,注入市场的原始资金会得到放大,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也就是说,假如准备金率是1/N,则没注入一单位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会增加N。

问题: 通货膨胀的出现原因

在经济学的量度下,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有供给与需求。货币的需求主要是人们想以流动性的形式持有财富。如上面所讨论的,货币供给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控制。当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增加,对劳务和产品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从而推动劳务和产品价格上涨,于是通货膨胀就出现了。

为什么提高银行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提高利率等于提高了贷款的成本,抑制了贷款的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经济体中货币存量的目的,以抑制通货膨胀。

阶段三:1990年初到1991年

日本股市受到紧缩货币政策影响崩盘。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但是仍然到1991年初仍然有2.5%的增长,土地价格继续上涨。因此日本央行持续提高了贴现率直到1990年8月,随后GDP增速迅速回落,通胀得到控制,土地价格开始下降。

什么是贴现率?为什么提高贴现率可以提高抑制通货膨胀?

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当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则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升高。对于可贷资金市场而言,其成本升高,会抑制贷款活动,相对降低经济体中的货币存量,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

三个作用效应

  • 通过推高资产价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难以维持。当资产价格停留在高位的时候,最终的资产持有者无法获得收益。
  • 资产和房地产价格大跌给家庭和企业带来严重的资产负债表问题。股票和土地价格下降导致银行新增贷款抵押能力下降。同时,公司净值下降导致投资需求锐减。
  • 企业的负债问题导致了银行贷款表现变坏,银行无法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导致了其发放新贷款和支持经济复苏的能力下降。

作为应对

日本经济政策宽松。隔夜拆借率从1991年的8.2 降低到1995年的2。财政政策转向刺激方向,从1990年的1.3%财政盈余转向1996年接近5%的财政赤字。19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定的经济复苏,但非常脆弱。1995年之后,0通胀甚至通缩开始损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通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吗?

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内降低了实际利率,但在长期不会对资本积累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也许对资本积累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