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通货膨胀

格雷厄姆写作本书的年代,美国常年经历高通货膨胀。1970年代通胀率长期在5%以上,1941~1947年间通胀率甚至达到18%。当时的投资者普遍认为,因为缺乏抵抗通胀的能力,美国的国债券(Bond)不值得投资,股票会随着通胀上涨,因此是更好的选择。格雷厄姆想要证明并非总是如此。

read more

职场杂谈:政治人物的政治化

政治化本质上是将自己的利益追求置于其他事情之上,不论是他人的利益还有个人的道德。政治化要求人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最大程度的争取和维护这些利益。按照这样的立场,经理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好个人的利益,而不是成为一个道德模范。注意,这并不意味着经理人不能有道德追求和底线,但是政治化要求他们在二者出现矛盾的时候将自己的利益摆在道德之上。

read more

管理杂谈:团队结构

团队结构是指团队中人员构成,经理要十分注意有目标地组建团队,良好的团队结构会带来执行力和文化上的正循环,糟糕的团队结构则正好相反。改善团队结构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除了引入新人,有时候还要开除原来的人,于此同时,结构糟糕的团队常常消耗经理的时间,使他没有精力改正这些问题。

read more

《致命的自负》:唯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逐渐深入人心。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是说,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我们通常说的理性主义则是指人类的行为应该由理性支配这一观念。哈耶克批评的是理性主义走向极端的情况,也就是用人类理性重构扩展秩序,他用建构主义(construstivism)或者唯理性主义(scientism)来描述这种思潮。

read more

管理杂谈: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Review)是组织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公司根据企业的业务和文化目标制定评估标准,员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参与评估。企业通过绩效评估,将员工的个人成果和奖励挂钩,引导员工调整工作方向,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贯彻企业文化和目标。

read more

《致命的自负》:在本能和理性之间

哈耶克不仅要讨论计划经济制度,还要讨论其背后的社会思潮,即所谓的对人类理性的致命自负。这种自负让人们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理解一切,并且创造一种比自然秩序更为有效的经济和分配制度。为了驳倒这种自负,哈耶克首先想要回答这些问题:人类社会的原始面貌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如何进化为当前制度的?

read more

《致命的自负》:商业的价值

《致命的自负》是哈耶克晚年的最后一本著作。这本书出版于1970年代,主旨是批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最初看到这本书的简介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一方面是这种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在今天已经显得过时,拥抱市场经济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另一方面包括我的大多数人都能说出一两点计划经济的弊端:经济决策过程里面信息的不完全、不及时和不对称。

read more

Concurrency Based on Threads, Locks and Shared State

This is the third article discussing th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high concurrent web applications. In the previous two articles, we mainly focused on the challenge for handling concurrent requests and the two design patterns of handling concurrent requests. In this article,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in designing highly concurrent business logic.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