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etflix自制的传记历史剧《王冠》(The Crown)第一季第七集中,女王引用白浩芝在《英国宪法》(The English Constitution)中关于政府和王室的关系的论述,来批评首相丘吉尔隐瞒健康问题损害了王室和政府间的信任。这里的白浩芝就是《经济学人》的传奇编辑沃尔特白浩芝(Walter Bagehot)。除了宪法和政治哲学,白浩芝在经济学领域也深有建树,他的名作《伦巴第街》(The Lombard Street)被许多人视为现代央行理论的奠基之作。

英国金融体系在应对1866年金融恐慌(The Panic of 1866)时表现的问题是白浩芝撰写本书的主要原因。当时英国最大的的国债交易商Overend, Gurney and Company在恐慌的冲击下因为流动性问题(Liquidity)破产。在金融恐慌期间,白浩芝多次在《经济学人》上批评当时的英格兰银行(The Bank Of England)拒绝贷款给Overend, Gurney and Company的做法加速了危机的蔓延。

1866年的英国没有法定的中央银行,但英格兰银行已经是实际上的中央银行。1844年英国通过了皮尔法案(Peel Banking Act of 1844),规定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可以发行钞票(Note-issuing Power)的银行,但是发行是必须以等额黄金作为保证。为了进一步讨论央行在金融恐慌期间的行动准则,白浩芝于1870年写作了本书。

白浩芝最有名的论述是央行应当在金融危机中充当最后的借款人的角色(The Lender of the Last Resort)。白浩芝认为,金融恐慌(Financial Pandemic)中,民众对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产生怀疑,更加愿意持有黄金或者现金而不是存款证明,于是造成银行挤兑,央行在恐慌中的首要任务是结束恐慌。

要达到这一目的,央行必须为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资金,恢复民众的信心。在提供流动性资金的同时,央行要以优质的抵押品(Good Collatoral)作为放贷条件,同时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利(Penality Rate)以吓走那些并非急着用钱的贷款人。最后贷款人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一建议后来得到了英格兰银行的采纳。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在他的回忆录《行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Act)中多次提到白浩芝最后贷款人的理念。处理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将隔夜拆解(Overnight Discount)利率降至联邦基准利率(Federal Rate)的0.5个百分点以上,但伯南克发现陷入危机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并不愿意接受美联储的贷款。

原来,这些银行担心接受贷款会被视为流动性欠佳的信号,更加削弱市场对自身实力的信心。伯南克不得不小心安排放款过程,以避免在公众心中引起负面联想。这是最后的贷款人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出人意料的细节。白浩芝在书中还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了当时英国金融体系的状况,现在的读者或许很难将这些讨论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为今天金融体系和1866年已经完全不同。

二战之后美元取代了英镑成为国际货币,金本位(Gold Standard)解体法币体系(Fiat Money)取而代之;今天的金融危机也已经和1866年的金融恐慌大不相同,央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但无论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救助或清算问题金融机构,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处理危机的本质仍然是充当最后借款人和恢复市场信心,白浩芝150多年前的洞见在今天仍然有意义。

参考

  1. Bagehot on the Financial Crises of 1825…and 2008, Richard G. Anderson, 2009
  2. 当代货币银行理论的奠基之作:《伦巴第街》
  3. Lombard Street: A Description of The Money Market, Wikipedia
  4. Panic of 1866, Wikipedia
  5. Bank Charter Act 1844,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