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流行的东西我总有意无意保持一定的距离,《自私的基因》也属于此类。这本书在我上大学时就已十分流行,我在许多场合、听许多人谈起过这本书,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读。大概因为这个名字过于标新立异,透漏着一种想要以奇特的理论来震撼读者的刻意。最近重点在读人类学的书,于是终于决心翻出来认真读一读。

这本书主要从基因的自私性出来解释个体和群体中的行为,尤其是最受传统进化论困扰的利他的行为

简单的说,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是这样的:

  1. 基因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所谓基因是控制某个生物形状或特性的染色体片段。
    个体或者群体都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2. 基因进化的竞争对手是控制同一个性状或特性的等位基因。
  3. 基因的进化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自己在整个等位基因库中的比例。
  4. 基因进化的一切目标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是完全利己的。
  5. 基因进化主要通过控制个体的形状或特性来实现。
  6. 不同的形状或者遗传特性最终会为个体带来不同的繁殖机会,从而影响控制这一特性的基因在后代中的比例。
  7. 基因和等位基因之间的竞争会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各个等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保持稳定。
  8. 带来这个稳定状态的策略是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 stable strategy),稳定策略是不同策略博弈的产物。
  9. 基因的竞争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最后可能造成不同基因相互配合的效果。
  10. 生物的行为包括利他的行为都可以用基因的自私性来解释。

这本书最核心的概念是ESS,也就是进化稳定策略。ESS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带来不同竞争策略的基因是如何相互影响并最终达成平衡的。作者几乎花了一半的篇幅在讲解如何使用ESS这个概念解释生物的行为,其中着墨最多也最有趣的是生物的性选择策略,这里可以简要介绍一下。

生物性选择的基础是两性生育和抚养后代的成本的不对等。这种不对等主要体现在两性的配子的不对等(出现这种不对等的原因作者在书中有介绍)以及孕育后代的不对等上。雌性和雄性在博弈过程中的优化目标都是尽可能多地繁殖带有自己基因的后代,然而不对等的生殖成本带来了雄性和雌性在性选择策略上的差异。作者归纳一般有两种性选择的策略,幸福家庭类以及大丈夫类的。

幸福家庭类的策略中,雌性选择延长决定时间来考验男性的忠诚程度,进而推断出其照料后代的机会和能力,雄性选择通过大量前期投入来证明自己付出的意愿和能力。这两种类型之外还有两个变动因素是浪荡的雌性和薄情雄性,前者会和任何后代交配但并不会养育后代,后者会在交配后抛弃雌性和幼子。浪荡的雌性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诚实的雄性集合,但是随着浪荡雌性比例在后代中的提高,薄情雄性的机会也随着增大了, 最后养育成本还是会到浪荡雌性一方,而对着薄情雄性的增多,忠诚雌性的优势就会增加,比起被抛弃,不产生交配的净收益更大,因此忠诚雌性对浪荡雌性更具有优势。而对着忠诚雌性比例的增加,薄情雄性的数量就会相应下降了,因为无法找到足够进行交配的雌性。这四种性选择的个体的比例就会在这样的动态博弈之中到达平衡。

当然作者还用自私基因的理论介绍了更多生物的行为,比如在有些鱼类当中,主要依靠雄性照顾后代。这主要是因为雌性会先排出卵子并逃走,从而将照料后代的任务转嫁到雄性一方。作者通过这些例子有效的证明了自私的基因这个理论所具有的强大说服力。用一个简洁有力的理论对诸多现象进行剖析本身是十分有趣的,更多的例子以后有机会再单独拿出来介绍。 

作者还花费了很多篇幅批判群体进化论。所谓群体进化论是认为生物的利他行为是出于对整个群体或者物种的利益的考虑,也即牺牲自己造福种群的理论。作者认为,这一概念的根源其一是人们将进化的单位上升到了群体,其二是因为这种理论契合了人类的道德感召的需求,即对牺牲自我的利益以换取更多人利益的这种利他主义的感召(这在许多宗教中非常常见)。但这个理论的根源问题在于,让生物在长期物种的利益和短期个体的利益之间选择前者无疑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种群进化的理论在很多例子当中是有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的。

在最后一章中,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文化觅母(meme)的概念。meme指人类的文化观念。meme的发展目标与基因类似,就是最大程度上的复制自己。但是meme的利益并不总是和基因的利益相同。比如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不生育孩子,这种观念就与基因传播自己到下一代的利益相悖。但平衡指出在于,如果二者相悖太远,meme传播的基础人类载体本身就会减少,从而降低自己被传播的机会。 

人类行为的特殊性在于,除了受到遗传的影响,还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本书中,作者一直强调,从进化的观点看,生物只是运载和复制基因的载体。同样的,人也可以看作是文化观念的载体,文化不断发生,发展,传播,演变,和基因的演化和气相似。而这种相似性正是meme这个概念所想要揭示的规律。

当然,自私基因的理论如此强大,以至于有人会产生人类的高尚行为背后不过是基因的意志这种感觉。实际上,在很多年前初次知道这种理论的时候我也感到有些困惑:这和历史上的种种还原论何其相似,人类的行为被还原到了化学物理层面,现在又被还原到了生物层面,那么人类的这些高尚的可贵的行为真的包含了值得赞颂的东西吗?

我的回答是:人具有自由意志。尽管人类的行为强烈的受到基因的影响甚至控制,但是人类有足够的自由意志可以克服甚至消除这种影响,而这才是人类最可贵的地方。父母对子女的爱固然包含着基因的自私性这一根源,但是我们无法否认他们事实上的付出、奉献和关爱,理解了这些才会更加感到人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