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ce Investor)更像人生哲学而不是投资原理。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书中反复强调,投资成功与性格关系更紧密。良好的长期回报需要的不是超群的智商,而是冷静和自律,克制冲动与盲目,评估风险和审慎决策。这不也是我们个人修为的目标吗?

《聪明的投资者》首版于1949年,随后每五年左右更新一次,格雷厄姆修订的最后一版发行于1973年。过去的五十年间,金融市场有很多新发展。过去四十年美债收益持续走低;新世纪头二十年,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和发达经济体随着美元涨跌各自领跑十年;成长股(Growth Stock)回报大幅领先于价值股(Value Stock),科技公司更是在2002年泡沫之后整体大幅跑赢大盘。

格雷厄姆在50年前写下的理论如今还适用吗?格雷厄姆同意金融市场在不断变化,他在新版本中加入了当时的最新发展。但格雷厄姆的理论所讨论的是人性和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人性在过去五十年间显然变化不大,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也仍然使用,因此《聪明的投资者》到今天仍然值得再读。

格雷厄姆在本书开篇定义了他的目标读者:投资者。他把投资者和投机者(Speculator)区分开来。在今天的语境中,只要持有资产便可算作是投资者,不论他的投资方式如何。格雷厄姆路定义中的投资者更像是如今的价值投资者(Value Investor)。在他的定义中,成为投资者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买入股票前透彻地分析公司业务;2)采取审慎的策略以避免巨大的损失;3)追求适当的回报而不是超群的回报。

格雷厄姆之所以首先界定投资和投机的差别,是因为我们容易模糊二者的界限:当我们在投机的时候我们误以为自己在投资。投机者基于对股价的预测而不是业务的判断决定投资策略。格雷厄姆并不完全否定投机,他了解其中如同赌博一般的诱惑,但他认为投资者必须了解投机行为的风险并努力控制它。比如控制用于投机的资金,不因为暂时获利而追加资金,投机失败便不会危及基础。

在今天,在线交易(Online Trading)让投资大为简化,各种金融信息也变得唾手可得。消息和数据虽然增多,但大部分人无法将它们转化为有用的投资决策。自以为掌握秘诀的投资者常常陷入错觉,认为已经有了基于事实的理性判断,殊不知缺乏专业知识的判断中包含的巨大风险。

格雷厄姆还解释了被动投资者(Passive Investor, or Defensive Investor)和主动投资者(Aggressive Investor, or Enterprise Investor)的区别。被动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是避免错误和损失,并尽量减少投资决策需要精力。主动投资者则愿意投入的时间来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从格雷厄姆在书中的描述来看,他并不那么看好主动投资者。

主动投资者的主要竞争者是跟华尔街的专业投资人。为了获得超过市场平均的回报,你必须找到尚未在华尔街流行的投资策略,并且持续地付诸实际。这样的策略是存在的,比如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常年好于市场。但获得这些洞察需要的专业的知识和巨大的精力。投资者分析一家公司业务时,其股票的表现可能已经包含了近期表现,华尔街多半也已经给出了长期回报指引,主动投资者需要跟华尔街竞争预测的准确性:一般的个人投资者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动投资是一个更稳妥也更实际的选择。因为除了获得超过市场回报的可能性,我们还要问是不是值得付出这么多精力。大多数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主动投资,我们所见到的大部分频繁操作的投资者都要被归入格雷厄姆的投机者行列中。格雷厄姆在书中说,我们获得最大回报的阻碍其实常常是我们自己。的确,我们的贪婪、冲动、自以为是和自作聪明常常带给我们不可挽回的损失。

任何原理的发现过程都适用这样的二律背反:适用范围越广的规律越难以获得。我们身边从来都不乏所谓的投资达人,他们甚至可以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侃侃而谈。但是格雷厄姆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看到事物背后最本质的规律,将他们提炼出来,总结为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格雷厄姆是不折不扣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