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模型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中较为著名的一个模型。国民收入模型旨在讨论在一个经济体当中,经济的收入是如何从 企业向家庭分配的,以及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与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之间是如何达到均衡水平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模型中的三大主体:企业,家庭,和政府。其中,家庭得到收入,向政府纳税,并向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企业主要提供产品和服务。政府从税收中得到收入,用其支付政府购买。

在平衡的供给一方是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为了对其进行量化,我们引入了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的概念。首先假设在这个模型中只存在两个生产要素:

  • 资本:K
  • 劳动力:L

企业将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 Y=F(K, L)

同时我们假设生产函数具有规模不变效应,也就是说,生产要素增加Z%会带来产出增加Z%。企业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支付购买生产要素,这部分资金就进入了家庭当中–生产要素的提供者。那么什么决定了向家庭的收入分配呢?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引入了要素价格,也就是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如果假设只存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那么报酬就仅仅包括工人的工资和资本所有者的租金。

那么什么决定了这些要素的价格呢?国民收入模型在这里引入了另一个重要的假设:竞争性企业。在这种假设之下,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对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我们假定企业用P价格出售产品,用W工资雇佣工人,用R价格租用资本,那么企业的利润就可以用下面的共识表示:

  • Profit = PY – WL – RK = PF(K, L) – WL – RK

我们假设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是利润最大化。那么利润在何时会达到最大呢?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谈到过边际产量数,也就是企业每多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单位产出,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因此产出也会递减,于是:当边际产量所带来的收入恰好等于边际的生产要素成本的时候,企业便达到了最大利润,继续增加生产则会降低利润。这个定理可以适用于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用公式表示:

  • PxMPL = W 当劳动力的边际产量至等于工资的时候,企业的产出达到了最大化。
  • PxMPK = R 当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租赁价格的时候,企业的产出达到了最大化。

那么生产要素如何决定市场中经济收入的分配呢?当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运营的时候回答道上述的边际状态,也就是工人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量值,资本的回报的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值。假设企业在支付了劳动报酬和资本租赁价格之后的盈利是经济利润,那么经济利润等于:

  • Y – MPLxK – MPKxK

而根据规模不变的效应,经营利润等于0,因此Y=MPLxK + MPKxK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决定了市场中收入的分配,那么什么决定市场中对产品和需求的供应呢?首先我们可以认为GDP分为下面四个部分:

  • 消费(C):假设消费水平直接取决于可支配收入,C=C(Y-T)
  • 投资(I):假设投资量的需求去决定于利率:I=I(r)
  • 政府购买(G):

那么是什么使得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等于所生产的产出量呢?这里我们引入可贷资金市场,我们认为可贷资金市场来源于居民储蓄S,那么

  • S= Y – C – G = I

经过变换可以得到:

  • S = (Y – C – T)-(T-G)

其中(Y-C-T)等于收入减去消费,减去税收,等于私人储蓄,T-G等于税收减去政府支出,为公共储蓄。带入前面所得到的投资函数和消费函数可以得到

  • Y – C(Y-T) – G = I(r)

为了使得等式,也就是可贷资金市场达到均衡,利率r将起到调节作用。在给定的T和G之下,储蓄量是不变的,而投资函数是一个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因此:

  • 当投资需求大于供给也就是储蓄量的时候,利率将上升,从而降低供给。
  • 当投资需求你小于供给也就是储蓄量的时候,利率将下降,更多资金将进入投资。

我们需要注意,在这个均衡模型中我们进行了诸多假设,比如:我们没有加入货币市场,我们假设这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我们还假设这个经济体中的就业是充分的,而且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是固定的。在后续的解释中,我们将通过扩展这些模型来更加准确的了解宏观经济运行。

过于国民收入的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引入了两个主要的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方式,机器在劳动中将一部分价值转移到了商品当中,但是资本方并没有参与劳动因此也就没有生产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生产中在出去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后的为剩余价值,而这一部分剩余价值应归属劳动者所有。在传统的经济学当中,我们认为这部分的剩余价值是包含企业投资资本的租值的,也就是企业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