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或者更加通俗的问法: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在各种场合、各种时刻,被别人问,被自己问起,却总是感到难以把握这个问题的实质,我们从直觉和常识的角度分析和理解,对问题中的关键:人生和意义,怀有模糊朴素的理解,却缺少精确和系统性。

这本《人生的意义》意在以哲学思维解剖这个问题,展示历史上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的社会、哲学、宗教思潮。对于缺少系统的哲学训练和缺乏对哲学思想史了解的读者,这本书读起来仍然显得困难重重,它像是冰山一角,海面之下有庞大的哲学基础作为支撑。为了让这本书更加容易读,我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作为主干,重新整理了这本书的框架。

为什么人类会天然追问人生意义?我们首先注意到追问人生意义这种现象本身,这仿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因为人类能够思考自身存在,并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对意义的需要也许正是人类意识的副产品,我们在接受它赋予我们创造能力的同事,也需要能够承受它自带的的对意义的渴望。

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对许多人格外重要?我们其次注意到,许多人感到深深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他们来说,人生在繁琐的日常之下一定还藏着更深的意义,他们需要挖掘出这种意义以继续生活下去。如果缺少这种深意,人生将是肤浅的、轻浮的、缺少根基、没有目的的。

这是不是一个有效的问题?人生和意义的精确含义各是什么?作者分析了意义在英文中的几种不同用法,以澄清语义上可能的模糊,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所说的人生意义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模式,是人生的内在价值、目的、和方向。

人生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人生是由数不清的片段组成,其中的一些片段也许自有其意义或作用,但我们无法用有意义的片段相加得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个问题既可以体现在个体的层面,也可以在人类全体生命的层面。一个人自己的人生意义和全体人类生命的人生意义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如果是一个有效的问题,那么它有答案吗?如果有,谁能提供答案?有许多问题是有效的,却并没有答案。也许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最错误的假设就是:这个问题有答案。因为这样的假设,我们为无法找到答案而感到沮丧。我们不光认为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而且期待能从圣贤、哲人、宗教当中找到他们。或许我们应该问的是,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呢?或者说如果答案不在外部世界,而在于我们内心呢?

如果有答案,这个答案可能被知道吗?有很多问题也许有答案,但无法被人知道,或者至少目前还不能被人知道。因为答案也许在宇宙之外,在神或者某种超自然的存在的掌控之中。也或目前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认知水平还无法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有答案,我们需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知道也不追寻这个问题的大案并不影响他们快乐地过完自己的人生,可见意义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对有此需求的人来说,不能获得答案总会让我们感到某种匮乏和不满足。也或许答案本身过于残酷,为了保护我们脆弱的神经,我们最好装作一无所知,或者找到某些可以作为安慰的答案好让生活继续下去。

如果有答案,那么答案应该是什么样的?当我们问人生意义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期待的是一个确定的、甚至有指导性的答案,有了它我们的人生就得到了方向和救赎。但这个期待是合理的吗?也许是看出了这个期待背后的荒谬,文艺作品,比如银河系漫游指南里对这个问题的调侃才显得格外有趣。

如果有答案,是一个全宇宙通用的答案还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出自己的大案?它是一个答案还是多个答案?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这就引出了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自由主义宣称,人生意义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每个人都有决定这个答案的自由,认为人生无意义和人生人生有意义的观点分量相同,因而无法比较。而多元主义认为,人生问题的答案不应当只有一个,它可能存在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并不一定是静止的,而是可以随着生活的变化不断重新塑造。

历史上有哪些努力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历史上,宗教、哲学、政治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神学家相信超自然的存在,认为终极问题的答案在于上帝的意志,人既无法了解也不需要了解这个答案,对于终极意义的探寻应该转化成对于上帝的信仰,知道最终时刻来领,上帝为我们揭晓最终的答案。

最后,现代人回答这个问题面灵的困难和挑战在哪里?宗教的衰落,人们很难再从宗教中寻找关于人身意义的安慰;公共生活的退潮,我们不再通过投身公共生活来获得意义。自由主义的兴起,在提供了各种答案的同时,也削弱了每个答案的分量,在给与人们自由的同时,也把寻找答案的责任转移到了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