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的经济账》红楼梦的世界观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说,作者应该是故事的上帝,从人物的饮食习惯到九月的天气,作者必须对每个问题都了如指掌。用更通俗的话说,作者需要为作品设置一个详细的世界观,人物的行动必须和世界观吻合。曹雪芹就是这样令人惊叹的创造者,他在创作情节和人物时,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红楼梦世界。

read more

从《克莱默夫妇》到《婚姻故事》

《克莱默夫妇》和《婚姻故事》都是当年十分有分量的电影,不仅因影片本身的优秀,还因为他们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共鸣。两个故事离婚的过程里所关注的重点有所差别,性别权力冲突的中心也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而移动,把两个故事进行比较的时候这一点更加明确。尽管两个故事的内核相似,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他们的差别中找到时代的影子。

read more

读《故事》:人物弧光

故事不光要揭示人物的内在性格真相,还要展示人物内在的变化。人物内在变好或者变坏的过程就称为人物弧光。作者需要令人信服的展示人物变化的过程,观影的过程便是我们见证和陪伴人物一同变化的过程。

read more

读《故事》:打破平衡的激励事件

从形式上看所有故事都是一个求索的过程。一个激励事件打破人物生活的平衡,在他心理激起一个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欲望,意欲恢复平衡,他便踏上了追寻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而激励事件正是这一切的开始,激励事件的作用便是打破人物或好或坏但总体平衡的生活。

read more

读《故事》:冲突是故事的本质

冲突是故事的本质,如果没有冲突,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往前进展。一部电影正是在不断构建、消解、再构建冲突的过程中推进的。罗伯特麦基将冲突分为三个层面:内心冲突,个人冲突和个人外的冲突。内心冲突强调任务内在的观念和想法的冲突,个人冲突则是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个人外的冲突往往是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冲突。

read more

读《故事》:选择的性质

观察人物在两难之下的选择才能看到他更深刻的人性。罗伯特麦基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在善恶之间的选择毫无意义,因为所有人都会选择善,这样的剧情也毫无惊喜,因为我们已然了解人物,知晓他会如何选择。

read more

《宪法学讲义》宪政是什么

在作者张千帆看来,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是宪政问题。以作者开篇谈到的三农问题为例,中国的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村土地自由交易和流转户籍制度,制造了城乡隔阂并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计划生育以及农村治理模式的问题,都是使农民长期陷入贫困、三农问题难以能解决的直接原因。但在这些直接原因背后,是宪法所规定的农民基本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和实施的根本问题。

read more

《全球猎身》从印度到全世界

身为华人从业者,无数事实提醒着我们印度移民已经占领了美国IT业。从每年反对印度IT外包公司利用H1B抽签漏洞一人多抽,到对于印度人拉邦结派搞办公室政治的愤愤不平,再到硅谷著名公司纷纷选择印度裔CEO,印度人才在IT界的统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是怎样从印度一步步走向全世界的?为什么印度移民在这个领域可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read more

《安娜卡列尼娜》出场

我们不知道安娜在那一刻是不是真诚的,还是她只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最合适的说法。但无论如何,安娜的这番话表明了自己爱情至上的想法,还有她充满洞察力的头脑。用这样素诉诸感情的方式,安娜成功的化解了这场危机。托尔斯泰用这样的手法让安娜这个人物立刻鲜活生动起来了。

read more

《统计陷阱》统计学与生活

《统计陷阱》这本小册子首次出版于1954年,这一点从书中大量引用的二战期间的例子即可有所感觉,但这并不影响本书对当下的适用性。你常常可以发现书中所列举的例子在当今知识更加普遍,比如广告行业当中大量存在的偷换概念的现象。统计作为一门科学在大众中的认知实在有限,然而我们并不需要阅读统计学教材——花一整个章节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才能学到有效的统计思维,大量的统计陷进都基于十分简单的原理。

read more